金山钱氏家族与钱培名宅(二)
□梁向东
金山钱氏刊刻古籍的文化活动,始于清乾隆,止于光绪,长达100多年,其鼎盛时期是在道光、咸丰年间。校刊活动前期主要在钱圩,自咸丰辛酉兵燹后,完全从钱圩转移到了张堰。
张堰政安弄3号,是一晚清建筑群落,其清代的主人是县丞钱培名。《重辑张堰志》卷三·宅第载:“县丞钱培名宅在官营巷西,本黄氏居。寇毁,重建。”官营巷,清代因金山分府、张堰营汛建署弄底,故又名官营弄。后传有人在弄内见观音显灵,以讹传讹,故又叫观音弄。
钱培名宅故址原为明代太平知府吴梁的三命堂,明末清初吴氏后裔将产业转让给黄氏,道光年间县丞钱培名购得,其继承祖先父兄事业,在此校勘刻印历代孤本名著,辑成《小万卷楼丛书》17种、《烟鉴》、《云间文粹》等。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宅第毁于兵燹。同治年间钱培名收拾残业重建,整理太平天国战乱后劫剩的书稿,并于光绪年间在此继续刊刻各类古籍善本、珍本,辑成《钱氏汇刻书目》,收录金山钱氏历代所有汇刻书目。
钱培名(生卒年不祥),字梦花,曾为县丞,钱熙祚从侄。其父钱熙经,《重辑张堰志》卷七·志人物·列传下:“钱熙载,字啸楼,溥义孙。候选盐提举。好藏书,喜义举……熙载从弟熙经,字漱六。诸生,试用训导。敦孝友,性醇谨和易。尝欲续刊丛书,以病不果,其子培名成之。培名,字梦花,候选县丞。同治九年浚张泾,培名管理北局工程,称善。光绪十三年,熙经请入孝悌祠,培名入清芬祠。学使王给熙经‘锡类垂型’额,给培名‘家风好古’额。”
钱培名的父亲钱熙经曾协助钱熙祚校勘《守山阁丛书》和《指海》。钱熙祚病逝后,钱熙经认为“古今宜刊的著作尚有许多”,意欲继续编辑,但因病未能如愿,遂于道光末年(1850年)令其子培名编校《小万卷楼丛书》。钱培名于是邀顾观光、张文虎相助,按《守山阁丛书》体例编辑,于咸丰四年(1854年)成书,共17种,68卷。咸丰十年(1860年)因太平天国战事,刊刻古籍活动中止。直到光绪初方始恢复。
钱培名除了校堪讹误外,还对其中《越绝书》、《申鉴》、《中论》、《医经正本书》、《陆士衡文集》等书各附《扎记》1卷,增补了逸文、脱文。光绪四年(1878年)《小万卷楼丛书》重刊时,撤去《续吕氏读诗记》3卷,易以顾观光的《武陵山人杂著》1卷,为17种66卷。钱培名故世后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被列入清芬祠,加以纪念。
解放后官营弄改名为政安弄,钱培名宅一直作为张堰派出所、政府机关用房。1993年12月张堰乡镇合并后,原镇政府搬迁至松金公路办公,钱培名宅为爱卫办使用。
钱培名宅建造距今已有150年历史,其在金山钱氏刊刻古籍的工程中是属于后期的基地,钱培名继承祖业作出一定贡献,此宅在上海出版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张堰镇现状的来看,古代建筑所剩无几,此宅房型风格为清代建筑,结构保存基本完好。从巩固历史文化名镇的角度来看,有保存价值;从宣传张堰、宣传金山的需要来看,是建设张堰或者金山名人馆的极佳选址。我们应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古代历史建筑,同巩固发展张堰历史文化名镇结合起来,让历史建筑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