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特刊十九版:金山两会
2025年01月07日

从“0”到“1” 转型“蝶变”

作为上海石油和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全市唯一的“二转二”精细化工产业园,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相比其他园区,转型的难度更大,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转型的路径、机制、方法。在转型阵痛中,园区针对产业低端化、土地低效益、环境高污染等“两低一高”的痛点堵点问题,持续推动“产业重组、空间重塑、治理重生”。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碳谷绿湾已由传统化工园区成功转型为国家级绿色园区、上海首批26个特色园区之一,实现了转型从“0”到“1”的突破。

 

碳谷绿湾产业园

 

□ 王秋晨 蒋轶婷

 

“上药”项目

 

治理重生 向“清”而行

 

建设初期,园区吸引了巴斯夫、亨斯迈、三井化学等一批知名企业,但更多的还是涂料、塑料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存在能耗高、产出低、环境压力大等问题。由于低端化工企业较多,过去这里的空气总弥漫着酸臭味,曾是金山环境污染的“重灾区”。金山也一度纠结要不要化工,现在明白,不是要不要化工,关键在于要什么样的化工。碳谷绿湾的“刮骨疗伤”正是金山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十年来,园区投资5320万元建设了6个网格化监控系统,覆盖大气、地表水等多个环境监测领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的环境监测。一体化监控平台显示了设置的大气环境监测站点,自动监测系统会定期收集烟囱排放以及周边环境空气样本,检测PM2.5和臭氧等环境空气指标,每隔1.5至2个小时,就会得到一组数据。

为有效监控园区的水质情况,园区还建立了4个地表水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滚动对污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等指标进行监测。“除了在实验室进行监测,现场也有检查人员,每月定期到企业周边取样,将结果与实验室数据进行比对,确保对环境样本进行准确、严谨地分析。”碳谷绿湾安环中心环保工程师马先慧介绍道。

这些系统的部署,犹如为环境监测装上了“天眼”,让园区环境持续向好。以园区新联站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年均值为例,2023年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年均值为80.2微克/立方米,相较于2019年下降25.5%;水质浓度由Ⅳ类标准提升至Ⅲ类标准。

通过攻坚治污、节能减排等“组合拳”,碳谷绿湾实现了生态环境的“美丽蜕变”,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产业重组 向“新”发力

 

新质生产力如何释放红利?从化工区到产业园区,从皮革企业到电镀产业再到新材料产业集群,园区紧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循“新”出发,迎“新”而进,产业发展腾笼换鸟、焕新赋能、迭代升级,不断释放新的创造伟力,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二转二”精细化工产业园,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再到未来产业的腾飞,展开了科技发展、创新活跃、绿色高效、产业兴旺的宏图巨卷。

十年前,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微乎其微。2024年,碳谷绿湾产业园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招商签约额91.6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98.53%,储备意向项目共计11个,计划投资总额约41亿元。从“无”到“有”、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点滴的变化是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低转高”做出的“加法运算”。

其中,作为全球领先的家居清洁产品制造商之一的美国庄臣公司,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的上药集团以及年产25万吨热塑性弹性体生产线的中石化弹性体等“金凤凰”纷至沓来。这是高新技术产业注入的强劲动能,亦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加法”春风化雨滋润园区发展的红土。

如何让“老字号”涅槃重生?园区抢抓数字机遇,坚持“一企一策”,不断扶持引导企业往高端、绿色、精细方向转型发展,“智改数转”重塑了企业“面貌”,铸就园区新的“工业地盘”。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成为了产业转型的新机遇,催生了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释放出勃勃生机。

多年前,园区中天科盛关停传统产业,成功转型。2019年,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公司主动走上二次转型的道路,从“新”破题,抢占新质生产力先机。董事长陈盛说:“不在上海做,不在中国做,就只能进口美国。”他主动带领团队不断深耕细分领域,选择脂肪族TUP作为研发方向。从芳香族TPU到脂肪族TUP,从传统新材料到绿色高端新材料……通过科技创新,中天科盛成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实现了产值在转型前后的2.5倍的突破。

如今,在“南北转型”战略要求下,碳谷绿湾园区产业一路向“新”,产业发展信心满满、科技创新勇攀高峰,经济发展历经沧桑巨变、破茧成蝶。

 

“空间重塑” 向“优”求索

 

随着深度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推进,园区实际可利用土地不多,亟需通过加快存量资源开发、提高集约利用效率,为园区转型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为了让好项目不缺土地,近几年,园区“摸着石头过河”,加快土地盘活收储的步伐,整合闲置土地,盘活低效项目、企业,“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向土地要发展,“唤醒”沉睡土地资源,将“土地存量”变“发展增量”,将低端落后的化工产业转为高端先进的化工产业,为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上海群力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综合绩效评价A类企业,但因单个体量较小无法实现高质量转型,为此园区控规调整,将三家规模较小的相邻企业:新华公司占地12亩、给力公司占地8亩、百成公司占地8亩,通过收储合并的方式为A类企业提供扩建用地保障,园区与三家企业达成收储意向,收储后合并为一块30亩的地块并转让给群力化工进一步提质增效,帮助优质企业扩容增能,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税收3000万元。

针对企业“占多用少”的问题,在区内首创节余土地分割方式,以园区一企业37亩“占多用少”土地为试点,联合区规划资源局、区建管委等部门召开项目提前辅导会,对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逐步形成“全程代办·靠前服务”模式。

朗盛公司曾经是一家高能耗外资企业,园区与其达成产调协议,关闭了全部生产线。关停后,在园区的协调下,其64亩土地和18000平方米的厂房成功转让给其相邻企业抚佳公司。抚佳公司是园区综合绩效评价A类企业,资源的嫁接使得抚佳公司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实现了A类企业提质增效的目的。目前,抚佳公司扩建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可新增产值25亿元,新增税收1.2亿元,总能耗减少50%,单位能耗创造的产值提升了13倍。

园区正以“虚怀若谷”的姿态,拥抱新技术、包容新业态、支持新产业、孕育新动能。向新而行、乘势而上,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为企业创造无限的发展空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