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青年干部有话说
【编者按】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善于治理、群众信任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即日起,“鑫社区”微信公众号开设【我在基层一线工作】专栏,展现基层工作者的故事和风采,激励更多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沃土,矢志为民奉献,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基层磨砺 在一线成长
(俞爽 恒顺居民区条线)
去年的十月份,我踏入了恒顺居民区这扇大门,正式开启了我在社区的工作旅程。对于从企业转行到社区,金山话也说得略显“洋泾浜”的我来说,社区工作有很多新奇之处。
初进居委会的时候,我发现同事们都有着一个让我非常羡慕的“超能力”,那就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准确指明每栋楼所在的位置,或者是仅凭一个姓名就能迅速描述出这位居民的具体住址和家庭情况。我经常说,他们这是把居民册装进了脑子里。这时,他们通常都会幽默地回应我一句:“无他,唯‘脑’熟尔。”当然,我知道熟练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居民。从他们的“超能力”中,我明白了第一个道理:社区工作要铭于心。
在居民区,我主要负责团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等几方面。这一年,随着工作的逐渐展开,我也知道了居民区工作不仅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坐阵”,更是离不开社区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和贡献。前段时间,正逢台风天气,让我亲眼见证了居民志愿者的身体力行。为全力应对台风对居民区造成的影响,清晨,他们逐一检查车库抽水泵情况和沙袋配备数量;夜晚,他们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地劝导地库居住人员及时撤离;台风过境,他们又再次行动,细致地排查每一个车库的渗水情况。这些居民志愿者在台风天深夜巡查时坚定的背影,和同事们在收到居民赠送的锦旗时绽放的笑容,都让我深受感动。大家的善举和坚守,也时常影响着我,让我感受到基层工作的价值所在,更让我明白了第二个道理:社区工作要俯下身。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说到“情绪价值”,今年暑假就来了一位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起初,她只报名参加了一场志愿者服务活动,只要获得服务时长,回到学校换取学分,任务就算完成了。那时的她对志愿服务并没有多大热情,甚至觉得这只是一种形式。但是后来,从7月头到8月末的10场线下暑期活动,她场场不落地参加。她说,是小朋友们的热情、活泼,是一声声“老师”、一句句“可以帮帮我吗?”,让她感受到了满满的“情绪价值”和被需要感。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社区工作原来也是一个能够通过得到居民的正向反馈,从而收获到“情绪价值”的领域。同时,这也让我明白了第三个道理:社区工作要融入情。
这一年的磨砺,亲手打破了我对居民区工作是“一杯茶、一张报、一整天”的“偏见”。这一年,用“洋泾浜”跟阿叔阿娘“噶三胡”的能力也是有了显著的提升。
最后,我想说,居民区的工作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人生的价值不都在于丰功伟绩,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踏实完成每一项任务,勇敢肩负起每一份担当,你我都将在社区这条青春“赛道”上,大有可为。
以微光汇聚 照亮社区的每个角落
(吴智慧 欢兴村党总支委员)
在社区工作,既是我的初心,更是我的使命。社区是我家,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我也成了社区工作战线的一份子,唯有用真情、勤奋和踏实的付出,才能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在基层工作,每一天都可能发生不平凡的故事。记得那是一个普通的傍晚,天空下着濛濛细雨。突然,电话铃响了,村里的倪老伯来电说自己摔倒了。倪老伯是村里的一位独居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小病、小痛时常让他感到力不从心。尽管倪老伯不愿意麻烦人,但我们一直关注着他。我放下电话,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他家里。推开门的那一刻,看到倪老伯躺在地上,神情十分痛苦,我立刻拨打了120,并安抚着他的情绪:“别怕,我在这里。”同时,赶紧联系倪老伯亲属,通知他们医院碰头。随后,我又联系村民小组组长,请他帮忙打扫下房间并临时照看下房屋。
救护车呼啸而至,我叫上几位老伙伴志愿者一同随车前往医院。路上,倪老伯紧紧抓着我的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焦虑与依赖。经过医生诊断,倪老伯摔伤得严重,需要立即手术,但倪老伯的亲属无法立即赶到,那么谁来签署手术同意书?我,责无旁贷。那一刻,我就是倪老伯的家人,他的安危,重于泰山。
等到倪老伯亲属赶到时,手术还在进行中。因为抢救及时,最后手术一切顺利。我为倪老伯安排了护工,确保他术后得到妥善照顾。我走出医院大门,才发现自己的衣裳已经被汗水全部浸透。在那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夜晚,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感受到了那份能够帮助他人、给予他人希望的幸福感。
那个夜晚,只是我基层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我和同事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无论是宣讲惠民政策还是调解邻里纠纷,无论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还是组织文化健康活动,亦或是为特殊群体提供关爱服务,我们全心全意,力求做到最好。在用所学所思服务社区的同时,我也和社区一同成长,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更加成熟、更加有担当的社区工作者。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倾听村民群众的声音,如何更有效地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如何更真诚地传递爱与关怀。
从事社区工作前,我以为社区工作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从事社区工作以后,我深切地体会到,社区工作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的急难愁盼,是我们的心事;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我们的任务。从事社区工作,不仅要投入更多精力、开动更多脑筋,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新时代社区工作者和基层治理骨干,是连接党和政府与村民群众的桥梁,是传递爱与希望的使者。作为社区的一员,我非常自豪,也非常愿意成为那一束微光,虽然微小,但汇聚起来,足以照亮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心灵。
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共同书写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篇章,让爱与责任在社区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跨前一步服务 全力以赴工作
(叶翠丽 恒康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委员)
7年的社区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才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真心实意的为群众服务,群众就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2017年9月,我刚进入居委会工作,那时的我还不善于主动和他人沟通交流,只是埋头工作,尽力完成好各条线上布置的任务。回想当初,让我最难忘的还是一次工作中的“委屈”。2018年的寒冬,那时正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我带队在负责的网格开展“六乱”整治行动,却不料遭受了一位在楼道长期乱堆物,不理解、不配合的阿娘对我的责骂。当时的我感觉受尽委屈,心里不是滋味,想着自己是否适合居委会这份工作。往后的日子里,我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我一有时间就在楼道口、凉亭内、老年活动等地方和居民们“唠家常”、听需求。小区基本信息掌握了,居民家中情况熟悉了,业务能力增强了,走在小区的每个角落都有亲切的问候声。从前是我主动上前问候:“老伯伯,姆妈,你们好~”,到现在居民们远远地喊我:“小叶,你又在小区里巡逻啦!”就连当初不理解我工作的阿娘,见到我也变得格外温柔,轻声细语地说:“妹妹,又在忙啊!”居民们从对我陌生到熟悉,从不理解到配合,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既是对我跨前一步服务的肯定,更是居民们对我工作的支持。
2021年,我开始分管居民区平安建设工作,对我来说处理矛盾纠纷化解又是一大挑战,邻里间的噪音扰民、房屋渗漏水等现象,只要一户不配合,困扰终将存在。怎么处理呢?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走进群众中看到的全是办法。我虚心请教社区骨干,学习同事们的调解经验,经常利用傍晚、周末休息时间来到当事人家中“磨嘴皮”,善用“熟人关系”做“润滑剂”,最终将一个个矛盾纠纷攻破。比如,居民反映的地库的出入库口不平整、车辆经过路面井盖会发出噪音、树木遮挡后阳台视线等问题,我都会第一时间沟通联系及时处理。居民们的一声道谢、一束鲜花、一面锦旗,凝聚着一份满意、一份认可、一份信赖,让我对社区的工作充满了干劲和激情。这也让我明白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把群众事当家事,把老百姓当家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份内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此外,我还不断通过学习各类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让自己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中能有清晰的判断和快速的反应。
基层工作事无巨细,任务繁杂,我相信只要多往深处想、多往全细处抓、多往实处干,当好基层一根针,捋清上面千条线,发挥好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中追求卓越,在挑战中实现自我超越,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基层最需要的地方!
逐梦乡村 沐光而行
(杨晓波 高楼村村委会委员)
“身材魁梧,脸庞黝黑,开着电瓶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小伙子忙碌的穿梭在乡间道路上。”这是我工作的常态,与村民群众接触多了也就熟悉了,大家亲切称呼我“杨弟弟”。
还记得刚到高楼村工作时,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千头万绪的任务,我也曾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当我看到村民群众那期盼的眼神,听到他们质朴的话语,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于是,我沉下心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危急时刻我要挺身而出。作为一名党员,在高楼村的防汛防台中,我听从组织召唤,服从组织安排。台风来临之前,第一时间赶往危旧房屋转移村民,对各农业合作社大棚设施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并向农户发放防台工作提示,提醒农户对大棚进行加固,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减少台风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台风到来之时,为了保障村主要道路畅通,我和同事分时段一次又一次的冒着台风和暴雨,赶往各主要道路巡查,排查村中出现的各种险情,及时处理倒伏的树木和电线杆,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
群众需要就是我的需要。作为一名农业生产联络员,我深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积极向农户宣传农业政策、指导农业生产,与农户聊聊家常,了解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想法和困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前段时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台风“贝碧嘉”“普拉桑”走了,留下的是女农人屠春华家被台风吹的变形的葡萄大棚,近2000斤的葡萄被鸟无情的“偷食”,心急如焚的她向村里求助。村里积极对接,通过高新区农服中心、党群办(宣传)的宣传协调,新兴领域党组织的及时对接企业认购,短短两天,滞销葡萄全部售出,解决了屠大姐的后顾之忧。
在服务群众中收获成长。作为一名农村工作者,我时刻认清责任,并积极奉献。因为有强烈的责任心,所以对待每一位来办事的村民,能够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解决困难。在我心里始终有种执念:我的工作需要有奉献精神。因为在我身边,有这样一群模范榜样,勇夺全国个人花剑银牌的沈吟霜、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张水龙、“高楼榜样”张琦夫妻、“金山好人”党员李华芳,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我要向他们学习、看齐,就是这样的信念激发着自己的内生动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当村民满意的离开,当村民的困难得到解决,一切都是值得的。谁还能说你的努力、你的工作没有意义?“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责任需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凡事都没有推脱的理由和借口,只有不顾一切去干好它的决心和力量。让我们积极进取的生活、认真负责的工作,把青春与热血献给自己的选择!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