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有条花锦路
受学长之邀请,赴崇明岛参加校友会。穿隧道,越长江,沿陈仿公路又行驶半小时,副驾驶上的妻子指着前面的一条乡间小路叫道:慢点开,左转应该就到了。瞥了一眼窗外,诗情画意的路名映入眼底:花锦路。
村路狭长,不得不放慢速度,龟行了几百米,学长家的农墅尽在眼前。
学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国际大都市打拼,经过三十几年的折腾,市区攒了不少家底,但修篱种菊,植梅养鹤,一直是他心底的梦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渴望拥有一个院子的想法,越来越强烈,退休前,终于完成了他的夙愿:租下并装修了这栋乡下的不能再乡下的农墅。
改造后的两层农房院落宽敞,停了六、七辆校友的车子。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树木,一年四季,生机盎然。几株火红的凌霄花攀爬在欧式铁艺栅栏上,张扬又静谧,如诗如画。
出了院子,右转跨过一条小河,更有不寻常的风景,满眼惊喜与感动:绿的黄瓜,红的蕃茄,黄的玉米,紫的茄子……说不尽的丰盈美好。采摘了些小蕃茄回来,洗净了,大珠小珠落玉盘,俨然一幅美好的静物写生。
学长说,往上追溯两代,咱们都是农民的子嗣,退休了与村民为邻,既接地气,又风景迷人,这才是真正的慢生活。黄昏时刻,咪碗老酒,可以和左邻右舍“隔篱呼取尽余杯!”
晚饭过后,趁着酒兴,我建议去花锦路散步,没准还可以撞见漫天飞舞的萤火虫。
校友们三五成群,肩扛徐徐清风,头顶点点星光,或唠家乡情怀或聊当年校园趣事,笑声充盈着乡间小路。
话题自然就来到那条路名上。校友道:这本是条无名路,为方便自己和村民出入,他便和村民协商,给这条路起个好听的名字。该地花仓村,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花间路、花柳路…..颇有文化根底的学嫂提议:花锦路,寓意“人生有梦花似锦”,当然这个提议,全票通过。学长又“壕”了一次,自己出资制作了路牌,落地生根。后来,开明的当地职能部门知道了此事,顺水推舟,官方认可了这条路的命名。学长笑道:实际上嫂夫人是夹带了私货的,锦字是取了咱们家乡富锦县城的一个字。
家乡的小城富锦县,也叫富克锦,赫哲族语临江高地的意思。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那是一个户籍人口近五十万的农业县城。松花江水在城北匆匆而过,夏有青纱冬有雪,乡风淳朴,宁静而美丽,享有“北国粮都”之美誉。年产粮食足够全国人民吃一个半月。国际大都市地铁地一号线宝山区的终点站就是以这座小城命名的,如今,国际大都市竟然又多了一条和家乡相关的路名,虽然隐性了些,不广为人知,但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豪。
我们来自偏远的东北小城富锦,相聚国际大都市,各自的足迹在此重合,在短暂的人生中,这是难得的缘分。我想,一条花锦路,是众多小县城游子在大都市的安身立命之所,更是心灵深处对千里之外家乡小城的牵挂和惦念!
周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