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4年07月19日

“一体化”山塘试验成区域协调发展生动注解

携手共富开新局

一河隔出两山塘。

上海与浙江的交界处,两个山塘村分别归属上海金山区廊下镇、浙江嘉兴市平湖市广陈镇。从共享名字、共筑新桥到共建景区、共设公司,甚至酝酿合署办公,资源禀赋相似的毗邻村落,跨越省级行政区划,走出了一条共富新路。

从空间联通到机制衔接,向纵深迈进的“一体化”山塘试验,恰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长三角的生动注脚。

放诸全国视野,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到长三角,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以区域重大战略打开高质量发展的纵深空间。

翻开地图,人们对“纵深”二字或许有更具象的体察。地区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的长三角,恰好位处中国“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T字形交汇点,通江达海,也承接着诸多国家战略、试点改革。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细数历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关键词,从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服务新发展格局到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一体化”正从要素合作迈向全方位的制度合作和制度共建。

“跨区域实现体制机制乃至政策措施一体化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这也是当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关键任务。”长期跟踪观察长三角的专家这样阐释。

 

新空间:网络效能最大化

 

百年前,长三角区域的共富故事便有迹可循。

依托毗邻海岸的地利,南山塘逐步形成兴盛的鱼市。北岸的渔民们心念一动,自发筹钱搭建起山塘桥。

百年后,这座桥的故事有了“续集”。以一体化创建“明月山塘”4A级景区为契机,两个山塘村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联合党支部,联手新建“明月桥”。“不走回头路的联建模式,大幅提升效率。”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党总支书记吕春芳见证着“连心桥”如何促进毗邻乡村抱团发展。

放诸长三角,硬设施的联通以“日更”的速度拓展。首条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运行通车,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沪苏湖铁路等加快建设……涵盖机场、港口、公路、水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步成型。

“不只是简单的空间缝合,背后涉及技术标准等软规则的互通。”在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兆安看来,布局一体化交通网络考量诸多,在哪些节点布局大流量的高铁枢纽站点,在何处规划频次更高的跨省公交线路,这些需求往往源于市场,也需要政府起到重要作用,将整张网络的效用潜能发挥至最大,让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更畅通便捷地流动起来。“从表面看是一条路、一座桥,深层次的指向是政府、市场如何发挥好各自的功能作用。”

目下,三省一市正酝酿成立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推动长三角跨省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的运营一体化。这被视为长三角空间联动的又一重大进展。

 

新考题:统一市场先行区

 

打开了空间通路,就打开了发展扇面。

在经济学家看来,没有一体化的市场,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便犹如无本之木。

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成为长三角面临的新考题。

成立3年多的稷青科技,在沪浙两地布局工厂。负责人蒋瑾这样剖析生产流程:工作人员在上海基地捕捉市场变化后,遥控浙江工厂采收蔬菜,实现以销定产。上个月,企业更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首批蔬菜生长数据,从“卖菜”到“卖数据”,实现跨界发展。

稳定的发展预期、充沛的市场活力、较低的交易流通成本……长三角毗邻区域内的种种利好,让传统企业敢于走出舒适区,跨越行政区划,不断去闯荡新场景、新应用。

如何让要素资源融通,充分释放发展潜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视为“试验田中的试验田”。从跨区域项目建设到跨区域行政许可互认,诸多探索突破指向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营造更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张兆安将其归结为跳脱出“发展惯性”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范式。从发展模式来说,示范区将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土地增量扩张的模式,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推动大中小城镇和乡村的集群式协同发展。

落子青浦区金泽镇的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正是一个生动例证。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建成,并被冠以“练秋湖研发中心”。而人才公寓则选址约20公里开外的朱家角镇。研发中心、人才公寓通过新建地铁相连。一方面,大量科创人才可就近享受成熟便利的城镇配套;另一方面,常住人口有限的朱家角顺势导入大量新兴人才,带动区域发展。

 

新机制:跨域算好共同账

 

正迈向“第二个五年”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至新的历史时点,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制度合作和制度共建中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难点在于各领域改革和开放的联动、集成,关键在于找到区域利益‘平衡点’。”张兆安一语中的。唯有敢啃硬骨头、涉险滩,才能从根本上回应解决好“动力机制何来”这一核心问题。建立完善长期利益协调机制正是必须牵牢的“牛鼻子”。

示范区内,水乡客厅建起“共同账”,沪苏浙同比例出资、同股同权,等蛋糕做大后,再进行跨域财税分享。

长三角田园五镇,成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域强村共富公司,共同投资、共享收益。“粮食全产业链帮农促富社会化服务项目”等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

创新探索逐步上升至制度层面予以固化。今年5月施行的《上海市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明确:支持示范区探索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机制,探索财政资金的跨区域统筹使用。

法治体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全,改革步伐也在法治保障下更加坚实。

算好经济账的基础上,长三角也算清生态账。

不久前,首批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签约。来自三省一市的8家企业达成交易意向,交易网站同步亮相。15.89万元的交易金额虽不大,但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排污权交易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头一遭,足见魄力与决心。

专家学者为长三角这样畅想——区域经济社会共同体。它具象为资源配置自然流向、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区域内各成员主体共同繁荣发展。

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这对于长三角来说,是考验,更是机遇。

 

(原载于7月16日《文汇报》 作者 王嘉旖)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