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漕泾第四版:文化走廊
2023年03月25日

清明时节忆祭祖

□ 蔡士奎

孝道是万善的起源,是中民族传统的美德和得以生存之根本。

父母是本,本之本是列祖列宗。所以自古以来,清明扫墓祭祖已成为缅怀先人、纪念祖先的种淳朴民风与固定风俗,不是迷信,是晚辈们尽孝道的良好教育。其精神实质是提倡孝道,不忘根本,承担后辈责任,从而培养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考敬心和感恩心。因此,清明节祭祀祖宗,更是每个家庭对祖先表达感恩之心的重要大事。

民间有句俗语说“清明大如年”!过去,我们家乡的人们,每年一到寒食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菜点、食材,还要做绿圆团,准备过清明。青团颜色碧绿,香气扑鼻,是清明祭祖时一道不可缺少的供品。

清明“过时酒”是祭拜祖宗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这地方的乡俗,全年六趟“时酒”,清明便是其中之一。清明是一年中第一个“时酒”,乡下人起码得烧“老八样”菜肴来祭祖宗。

清明“时酒”一般放在上午,八仙桌上摆好酒盅、筷。点心、菜肴摆满一桌,烧香点烛。酒过三巡后盛饭,最后全家人依次向祖宗磕头礼拜,祈祷家人平安健康。午饭后,全家人去坟地祭拜祖宗,先为坟地除草打扫卫生,然后上点坟泥,最后放上供品,依次磕头许愿以尽孝道,。

民间还有“清明日动土无禁忌”之说,因此有的丧家就趁清明日把故人的骨灰盒“落葬”。由于“落葬”是让逝者入土为安,且有一定规矩,逝者家属亲友都要上坟祭奠,还要放炮仗,烧纸钱,哭声相闻,为逝者哀悼。

我的家乡清明节还有放风筝、插柳条的习俗。所谓“放断鹞”,就是清明放风筝的时候,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谓“倒霉事”写在纸上,挂在风筝上,待风筝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把鹞线放脱,任风筝随风飘走。据说这种“放断鹞”能除病消灾,保佑一年平安吉祥。

清明又是插柳栽树的大好时节,民间有插柳、折柳、戴柳的习俗。人们在踏青扫墓的河边随手折几根柳条,编成圆圈套在头上,还可以带回家挂在门框上避邪。

在我们当地农村,清明节还有一种“吃青”的习俗。阳春三月,路边田埂上长满了马兰、草头、荠菜等,只要想吃,随时随地可采摘,其味清香可口,是清明的一道时令土菜。“吃青”中还有一种菜叫“香椿”,春分前后,香椿树首先长芽,嫩芽红椿椿、绿油油,香气四溢,香椿炒蛋绝对是一只地道的时令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