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4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石头
2014年05月31日

八字桥

□八字村志编写组 顾迪君

雍正四年(1726年)本地内涝成灾,棉禾受淹。朝廷发动百姓,开挖了沐沥港,把八字小集镇分成东西两处。沐沥港上没有一座桥,百姓上街、走亲访友十分不便。于是,临近百姓各自拿出材料,先在东街北首造了一座木桥。不久,又在八字小集镇南市梢处造了一座木桥。

说来也巧,南北两座木桥恰成了一个“八”字形,从此八字桥就得名了。

民国25年(1936年)八字桥因年久失修,桥面已多处缺漏,行人须小心翼翼才能勉强过桥。桥西有所沐沥小学(1908年,金山县劝学所在此增设“南五沐沥小学”,1913年开办沐沥小学)。过桥就读的小学生,一不小心便掉下河去,胆小的望而却步。沐沥小学里有位俞姓老师(星火6组俞家宅)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却无力解救。于是,他同几位老师一起拜见了张堰秦山高家老爷高煌,请他出资造桥,以解困境。

高煌(1867—1943)字望之,号尚之,张堰秦望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举人。他关心乡邦建设,尤重教育事业。光绪三十一年于秦山旁辟地建舍,设立实枚学堂。光绪三十四年,他又在孔家阙设寅宾学堂。他先后助建石桥38座。其他对捐资浚河、抚恤孤寡、平粜济灾等事,更是不遗余力。

高煌听闻情由,便一口答应造桥。第二天,派人实地勘察,最后“合二为一”,决定将八字小集镇南市梢的小木桥改建石桥。石桥造好后,高家请名人在石桥南向两侧刻有“孝弟忠心”“礼义廉耻”字样,石桥北向刻有16个字,可惜已经看不清了,桥面两侧刻有“丁丑年春日”“八字桥”“高尚之堂建”等字。所刻之字,刚劲有力,据说还是著名书法家朱子的手迹。八字桥全长16.35米,宽1.86米,净跨6.16米,桥高2.85米。

2002年,在修筑村级白色路面主干道(联星到八字)2.5公里时,紧挨着八字桥北旁新建了一座双车道的水泥桥。现在,行人与车辆虽都在水泥桥上通过,但仍有部分行人边观赏边从这座石桥经过。2003年公布为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